二、仓储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水平分化,发展不均衡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仓储技术传入我国,使我国仓储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自动化仓储技术传入我国以后,我国的仓储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国在建造自动化仓库时注意引进先进的仓储技术、提高仓储工作人员的素质、重视仓储管理工作,但由于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除此之外,仓库建设本身一般为了满足一时需要,而采取了短期行为、应急时的决策,使得所建设的仓库普遍都是简易仓库和货场,缺乏机械和设备。同样因为仓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仓储自身发展能力及弱,大多数仓储技术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很低。
(二)众多布局不合理的仓库
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广泛开展仓库建设,特别是部门集中地区,仓库较为集中,数量众多。为了便于纵向的联系和资源调配,仓库都集中建在交通中心附近,造成一个地区以至于在全国的仓储布局极度不合理。仓储集中的地区仓储能力出现严重剩余,其他许多地方仓储能力严重不足。在经济落后地区,仓储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条块分割,仓储分为多个部门
我国长时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物质资源通过部门体制的方式分配。各部门间争夺物质资源、储存所获得的分配资源形成了以部门体系的纵向方式部署仓储。中央、地方的仓储结构,物资、商业、农业、交通、铁路、电力等部门体系的仓储结构,他们之间互不联系。
(四)存量巨大,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仓储利用率低下,货物周转率低,物资流通速度慢,仓储保管能力差,货物耗损严重。我国许多仓储企业并没有改造成为能自主地利用仓储资源进行盈利的独立市场主体,同时由于我国整体上社会性的不重视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的资源投入不够、仓储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程度低,而导致了仓储管理水平的低下。绝大多数仓储企业由于没有自主经营能力,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没有意识到能够利用仓储中的巨量沉淀资本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五)经营方式落后
我国仓储业的传统经营方式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产出自动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造成我国流通企业商品库存时间过长、占压资金过多。2007——2011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8.2%下降到17.8%,而保管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由5.8%上升到6.1%,这说明仓储环节费用在显著增长。
三、物流仓储企业的增值服务
仓单质押监管业务由大型物流公司向大中型仓储企业发展,大型物物流公司已经向供应链融资物流发展。中外运长航集团与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2009年质押授信额度均达到500亿元,上海中远物流的“海陆仓”与“融资中转仓”成为亮点。海陆仓业务是指在传统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基础上融仓储质押监管、陆路运输监管、铁路运输监管、沿海运输监管、远洋运输监管等任意组合的供应链全程质押融资监管模式。传统的仓单质押一般针对客户的存储在指定监管仓库中的现货进行质押,所质押的内容和监管的范围比较确定,而海陆仓业务则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业务需求利用中远物流实施的物流、控货服务的渠道范围,结合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创造性地设计结合、运用传统和非传统的融资方式给予客户授信支持。
四、仓储业出现新的经营业态——金融仓储
新的经营业态意味着有新的经营方式与新的盈利模式,并且可以符纸、形成产业化。近年来,仓储业的经营业态又有新的发展,即金融个仓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传统仓储企业在我国长期以来业务单一,规模普遍较小,金融仓储无疑是开展业务创新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企业要将质押物存放在仓储公司,并且货物需要通过仓储企业流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的获取、质押标的监管,甚至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都要通过仓储企业来获得,所以通过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仓储企业可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利润。对于仓储企业而言,可以利用能够为货主办理仓单质押贷款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货主进驻,提高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又会促进仓储企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金融仓储与仓储服务企业的增值服务、开展仓单质押监管业务不同,金融仓储企业不提供仓储服务,而是专门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仓储监管服务。金融仓储属于金融业与仓储业的结合体,既可以定性为金融产业的衍生产业,也可以定性为现代仓储业的一种新业态,即金融仓储业无。它的产业意义在于:更能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与业务外包,更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动产融资;同时,也会促进仓储物流企业运用仓储管理的优势同时开展质押监管服务,还可以通过仓储企业与专业管理企业的合作,更普遍与更广泛地开展动产质押监管服务。
|